环球收藏网 > 展览 > 正文
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: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
2023-04-03 14:48 来源: 网络
展览简介 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: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诞生于一份庞大的私人历史档案近500篇北京大学本科生的家庭史非虚构写作文本。家庭史项目的发起人王洪喆老师将家庭史非虚构...

展览简介

“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: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”诞生于一份庞大的私人历史档案——近500篇北京大学本科生的家庭史非虚构写作文本。家庭史项目的发起人王洪喆老师将家庭史非虚构写作比喻为“时间的南水北调工程”,这也是展览以河流为题的灵感来源。我们通过家庭史写作和展陈旧物,尝试回溯那些可及、可记、可触的过去,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,重新获得开启未来的动能。展览以千禧一代和长辈对话的形式展开,展示千禧一代是如何从最亲近的家庭出发,以独特而年轻的视角走近历史。家人之间往往太过熟悉,以至于那些有关个体故事的深刻对话被淹没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中。家庭史写作因此带来了一个后撤半步的空间,让他们以退远的方式趋近真实,沿着支流密布的水系向上洄游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们敏锐地察觉到了宏大叙事与个体记忆之间的裂隙,尝试暂时抛开课本上的理论与知识,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平日里左耳进右耳出的唠叨上,甚至是那些历来安静沉默的家庭成员身上。他们记下在沙发上和母亲的闲聊,饭桌上长辈语重心长的劝告,甚至父母卧室里传出来的对话。他们对叙述中的留白将心比心、共情共振,也对其中的语焉不详、避重就轻刨根问底。字里行间有意犹未尽的好奇,有鸡同鸭讲的无奈,也有心照不宣的浅尝辄止。正是在那些近乎白话的朴实稚嫩的文字中,原本枯燥无聊的历史才显得可爱和生机勃勃。正是在这样的溯洄中,上流与下游的水系流动联通,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。

2023年4月1日,“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: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”于中国当代艺术档案专馆开幕。该展览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洪喆发起,学术主持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朱青生,策展人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本科生申彤与艺术学院本科生丁芷宁,艺术总监为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硕士生孙昕悦,技术支持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王珂。参展人暨家庭史非虚构写作文本作者为20名来自北京大学不同院系的成员。展览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部分,通过呈现同学们的家庭史写作文本与物件、建立以相关图像、音频、视频等综合媒介材料为基础的虚拟空间等方式,试图利用田野的边角料和再创作,探索碰撞家庭史写作和研究的新方式,扩展艺术展览和田野调查的边界。

展览构想

我们基于对人与时间关系的不同理解,围绕“河流”这一核心主题意象展开对话:

“《河流》将历史的感知融入个人的生命体验,把强烈的抒情和知性的思辨相融合,通过‘河流’这一意象进入史诗但又超越了时间,展现出对生命永恒的形而上学的追问,充满了传统的、东方的生命经验和美学体验。
‘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’是千禧一代对历史延续性的切身体认。在书写家史的过程中,我们重新溯源长辈口中风起云涌的时代,看见其中个体命运的挣扎,无数支流汇聚而成的庞大水系网延伸汇聚于此时此地。时间在我们笔下流淌,不知不觉间故事就写到了此时此刻。

千禧一代站在成年的十字路口,命运的波诡云谲扑面而来。我们亲历了那些风云变幻的时刻,成为历史现场的见证者。我们在手忙脚乱中不自觉地学起了长辈的样子,带着理想挣扎着生活,正如他们年轻时那样,‘既被目为一条河总要流下去’。

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。其实人本身就是时间性的存在,而非时代洪流裹挟而下的沙石。人就是河流本身。我们在家庭史写作中被重塑,在回溯前人的历史中抵达了自己的未来。”

“在拉丁语中,Flumen(河流)和Fluo共用一个词根,而后者同时有流淌、流动、飘散、渐渐下坠、知识传递与求索的意思。‘Fluens Autum Fluxus’两个不同时态、相反语态分词的连接表示‘过去被动卷入的主体,现在却正在主动地行动’。

在水中,轻浮的枯叶与砂石顺流而下,而坚重的石头倒掷于水流反冲出的坎穴,反向上游移动。流速愈快,石头愈向上寻。时代更迭越快,人们越有回返的动力。在大加速时代,二十一世纪的人们跨越千禧年的旧梦,在过去寻找开启未来的钥匙。

二十世纪具体地而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日的处境和思与行的方式。前所未见的全球型战争与军事对峙在这一世纪集中发生,知识信息与科技渐次爆炸,殖民主义终结,而共产主义则对旧帝国与旧秩序发起猛烈挑战。这一世纪是从现代进入后现代,从固态进入液态的世纪。在这里,‘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’。时间织成支流密布的水网,逐渐远离线性历史叙事的‘干流’和‘正源’,进入多重分支。被打捞起来的失落可能和另类理想,便成为了可以被转运和投送的能量,滋养枯竭的下游。”

线下展览简介

本次展览完全由北京大学学生独立完成策展和执行,搭建了融合视频、图片、文字、装置等综合媒介的线下展厅。在这里,历史的感知与个人的生命体验相互交融,观众能看到来自天南海北、不同年代的老物件:姥姥亲手缝的蒲扇、早已淘汰的翻盖手机、凤凰牌自行车的购买收据.......除此之外,还有千禧一代的童年回忆:水宝宝、竹蜻蜓、跳跳蛙、飞行棋、大富翁.......家庭史的故事发生背景从内蒙的河川到马来西亚的黄梨园,从大西北的核基地到樱花雨下的神奈川,家庭史展览更是通过装置、视频、对话等方式让几代人的回忆交错呈现,在现场创造不同年代、空间、地域、文化碰撞的火花。

承接2021年的“哦,孩子们:千禧一代家庭史”展览,今年的家庭史展览在延续之前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,更加优化了具体的呈现和表达。展览以千禧一代和长辈对话的形式展开,拆分为“家庭”“历史”和“家庭史”三个部分,以展示千禧一代如何从最亲近的家庭出发,以独特而年轻的视角走近历史,并在历史叙事中加入千禧一代的情感、记忆和鲜活的视角,力图呈现出源自生活本身的粗粝质感和沉重分量。

线下展览概览

——“我是我父母的忘年交。”

——“没有记录,就没有发生。虽然是最平凡的记录,但对我们来说,意义非凡!”

——“我深知我们一家人太过普通,如果我不去记住,还有谁会记得?”

——“前一辈嘅人就辛苦,你哋依代就行风光。”

——“世界变化真得很快。但不用害怕,我会在这一直陪着你。”

 

线上展览简介

家庭史项目的诞生与成长始终与新冠肺炎疫情紧密相关。因此,孵化出线上展可以说是一个必然。2022年的展览筹备过程中,由于线下展览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,策展团队逐渐将工作重心放在线上展览的策划和设计上。线上展览以参展人的的非虚构家庭史写作文本和相关图像、音频、视频、实物等综合媒介材料为基础,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虚拟空间。在这个开放世界里,每个故事被提炼和整合为特殊的一组视觉元素群,观者在其中以第一视角自由探索,每个人与展品、空间以及视觉文本的互动都不同,因此会产生更自由多样、富于个性的观看方式和展览体验,这也体现了线上艺术展览的实验性与先锋性。

线上展的整体空间架构可分为两个层级。第一层是以河流为主视觉形式的序厅空间,展览前言漂浮于序厅入口,每个家庭史故事的概念物品分散于河流旁边,观众在自由浏览的时候,可以通过物品进入相应故事的展览空间。第二层是一个近似于主题公园的开放世界,所有的独立叙事空间都存在于这里,它们的氛围、景观都分别贴合于各自的写作文本,这是一个并置了许多跨年代、跨地域场景的奇观世界。

线上展览概览

线上展览现场图

沙漠、西北、核试验。日与夜的更替中,数十次奔赴异乡的他,是我国核试验工作者中普通而伟大的一员。我记忆中永远乐观豁达、无所畏惧的姥爷,原来是从这段记忆中汲取着力量。

——付心迪《去大西北做核试验:姥爷年轻时的苦中作乐》

樱花、雨伞、神奈川。逃离家庭前往日本的母亲,克服了我难以想象的困难,也遇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。或许到现在我也无法完全理解她,但我将永远尊敬她。

——青岛瑛慧《原生家庭:一直逃离又一直回归的她》

亚答树、组屋、甘榜。这些要素浓缩了一位平凡新加坡人的生命记忆,感受到悠悠流转的时光与往事。

——何雪宁 《从沼泽地到大都会:一个普通人的新加坡故事》

黄梨园、万字通票、棕榈树。这是一位南洋妇女记忆中的马来西亚,也是我亲爱的外婆曾生活的地方。通过追寻她的身影,我看到的是一个被遗忘的群体。

——刘子绮《我的外婆:被遗忘的南洋妇女》


你是河流,我也是河流:千禧一代家庭史展览
Fluens Autum Fluxus: Millennial Family History Exhibition

北京大学家庭史项目系列展览发起人:王洪喆
学术顾问:朱青生
策展人:丁芷宁、申彤
艺术总监:孙昕悦
技术支持:王珂
主办: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基础人才培养项目严复班、北京大学图像学实验室
承办: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
协办:北京大学视觉与图像研究中心
家庭史非虚构写作文本作者:陈丽娜、付心迪、桂华、何雪宁、姜乃文、姜子涵、金姝含、刘孟其、刘子绮、罗方妤、马洋、喵璇、青岛瑛慧、施霁烊、苏方、王鑫雨、谢冰妍、徐江玥、徐沐恩、章宝月、张喜若
展览时间:2023年4月1日~2023年5月8日
展览地点: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(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798东街)

本站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旨在学习与传递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!
苏123456号 Copyright © 2002-2019 www.hqsc.cn 飞梦科技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环球收藏网